top of page
作家相片華嚴蘭若編輯組

淨心覺照---華嚴蘭若(新竹橫山華嚴寺) 住持上聖下境法師開示

「淨心覺照」能為吾人的心靈注入一股清涼的法喜,讓當下的心靈進入到全然的專注與寧靜的沈默。

如果修行者,無法從日常生活裡的貪欲、嗔恨、愚痴、我慢和疑惑的欲求渴望中,掙扎而放下時,就会受到自我染執的情結,來扭曲了我們面對生命莊嚴的虔敬態度,這樣的修行學佛之路,很容易就會變成自欺欺人的修行,毫無任何修行的意義了!

人類的心靈,一向都是處在眾鳥齊鳴的吱吱喳喳多話中。

有時候自我在對話、有時候又與他人在攀缘對話,從未曾想過要覺察了知的静止下來,像這樣的紊亂心境,終究是無法「如實」了解自己的這顆心,也無法去排除自己内在心靈所產生出來的任何疑惑問題。

唯有在完全專注的靜默心靈中,才有可能將專注的生命去進行覺知觀照,才能真正解除顛倒迷惑的生死輪迥。

因為「放縱自我」與「壓抑自我」,都是浪費生命能量的作為,只有持守一心不亂專注於當下的「淨心覺照」修行,進入内心寂靜沈默的覺知時,才能蓄積充沛的能量,甚至不必刻意的去努力,當下的心靈就能夠完全的心如止水、靜定無慮的沈靜下來。

這種向自己内心去覺知觀照的體驗,才能讓吾人的靈性智慧生命,真正的顯現出茁壯與強大,也能更積極進取補充心靈的力量。

吾人清淨真如的本心,會隨順因缘的在每一個當下,自然進入「淨心覺照」的品質,而不是心起動念的刻意思考「如何去淨心覺照」。

淨心覺照中的心靈,會去看、去聽、去覺知觀照,但不會去分別與評論,沈默寂靜的專注在當下,覺知觀照日常生活中,内、外之境的無常變化。

到了夜深人靜的晚上休息時刻,淨心覺照的心靈依舊保持著平常、正直的覺知觀照,進入自主夢瑜伽的修鍊,不會受到任何雜想妄念的夢境困擾障礙。如果會有妄念之夢,都是懈怠不精進的人才會獨有的,必須反省檢討。所以進入淨心覺照之人,二六時中皆能保持著覺醒的品質狀態,才能在晝夜之間持守著寂靜的覺知觀照,才能超越已知的時空,而進入前所未知的領域,這是一種寂靜沈默的心境,絕非「觀察者」所能體驗得到的,唯有寂靜空無的心境,才能真正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的時空,逐步朝向大我宇宙意識邁進!

淨心覺照的品質,能徹底消滅吾人内在與外界的困擾與障礙。

如果我們帶著已知的分別心、所知的成見、和知識與方法,來進行淨心覺照的修行時,就永遠無法超越已知的六道生死輪迴了。

換言之,百千萬劫的生死輪迴轉世,五蕴自我的熾盛習性,已經讓我們變得非常的精明世俗了,若想讓自己當下的一心,完全的寂靜沈默下來,就必須要有相當的求道決心才行。

但在淨心覺照的過程中,當下的心靈一旦趨向於清澄、高雅、明淨時,所有自欺欺人的身、口、意,自然就會自動止息。

但大多數人都会誤解「淨心覺照」,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修行過程,這是一種嚴重錯誤的見解。

淨心覺照非常的單純平常自然,只是一種絕對淨默的心靈,能讓我們世俗熾盛的五蕴自我之心,全然的歸向於真正的寂靜自在。

因此,修行者的心中,如果還存有任何追迷逐妄的迷信、恐懼、疑惑時,就無達到「淨心」的狀態,也永遠無法實現讓當下的一心,返璞歸真的寂靜與沈默。

故,淨心覺照的修行關鍵,前提是必須能放下所有的「壓抑和盲從」,也要放下所有自我情結的思想動念,和先入為主的世俗成見和學識,才不會再存有自相矛盾的修行作為,心靈才會散發出本然具足的虔敬生命,和完美的特質。


淨心覺照的奇特之處,恰似在自己内心黑暗的稠林中,夜睹「明星」般,照見五蕴皆空,這不是可以用任何已知的記憶去建構和塑造出來的,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擁有的認知和反應,因為吾人此生所有的認知和反應,都是來自於自我過去的經驗與知識的延續。

一般人總是喜歡向心靈之外去追尋探求體驗,如果能向自己的內心去追尋時,那才叫做「覺察了知」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不是要起心動念去干涉控制自我的思想,而是要去覺知領悟「清淨真如的本心」本來的真面目,就是「未曾流轉生死輪迴,早已成就的自心佛性」。

淨心覺照的品質,是對自我「已知」的意識完全放下與淨空的狀態,才堪稱為真心現前的「淨心」。因為吾人的感受與思想,無法帶領我們抵達自我解脱之境,只可以方便與人交談,累積所知障的經驗值和知識,卻無法返璞歸真的重返大自由與大自在的赤子真心。

故,若是能從自我的思想和意識之中,在「已知的成見」裡,去領悟與實踐力行「自利利他」的菩薩行而解脱時,這才是淨心覺照的修行生命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是心性成熟智慧之人,自然就會發生的品質,也代表著「智慧的覺知」,覺察了知自己當下正在做什麼、正在想什麼、正在感知什麼,完全不加入自己的分別與選擇的評斷之心,如實的去觀察認清和學習活在當下。

近年來,很多印度的心靈導師,來台灣創立教導了各式各樣高價昂貴的靜坐、呼吸、和心靈的課程,其實這些「高價商品」都是一些很糟糕的運用机械式方法,來訓練自己的心靈,和違背自然呼吸法,也阻絕了自己返璞歸真,以智慧重返心靈自在的彼岸之路;因為任何刻意的静坐、呼吸和冥想的鍛鍊,都已遠離了「淨心覺照」的品質,也會蒙蔽了我們清淨真如本心的現前。

淨心覺照是一種對自身條件的深刻「認知」,五蕴自我與群體社會的压抑限制,會讓我們在功利主義的物質世界當道環境之下成長,再加上所有宗教信仰的宣傳,和佈教所蒙蔽的束縳。

因此,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當下如實的去覺知觀照,完全不做任何的選擇與評斷,也不加油添醋、毫無所求的去如實「認知」,才能冷靜沈著的洞悉,生命存在的幻象與價值。

這種「正信」的認知,會讓我們遠離一切颠倒夢想、毫無歪邪的看清楚「物質與我」之間,所有事物的真正本質皆是虚幻不實在時,才能真正消除自我大腦机械体的疑慮與障礙,讓自己的心靈,變得更加的清楚明朗和敏銳。

這樣的淨心覺照心靈,才能突破百千萬劫的「生死輪迥程式」,超越時空的「悠遊於三界」。

一旦我們能讓當下的心靈歸向於寂靜空無之際,這種觀自在的特質,才會真正從我們的内心之中顯現「重生」。

此刻,娑婆世間的一切宗教、靜坐、氣功、道德和心靈上的所有長篇大論,都已經無法再來束縛我們了。

所有的教法言語和束缚,對於我們的内在的心靈來說,也已經毫無任何參考的價值和意義了。

當釋迦佛陀視死如歸的修遍一切世間宗教信仰的萬法,而奄奄一息、無功而返的回到菩提座上時,終於夜睹明星,空前絕後的領悟到「觀自在」以心靈智慧到彼岸的真理了。

吾人内在的心靈覺醒之道,乃是形容獨立自主的面對大我宇宙意識的浩瀚虚空,相融相入的無有差別。

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、任何的活佛大師、任何的專家權威,包括五蕴自我,能夠幫我們重返寂靜無為的「涅槃妙心」;也沒有任何人能助我們一臂之力,開竅内在靈性生命的「覺醒和領悟」。這是一個非常嚴肅和嚴謹的自我心靈自覺課題。

如果我們無法釐清洞悉百千萬劫與生死輪迴的主要原因時,我們生生世世就會被世俗人間的活佛、法王,大師、導師,權威教授和世間96種宗教信仰,給牽著鼻子團團轉的愈學就愈愚鈍,愈學就愈迷信,無法淨化自我,更何況要如實了知自心。

當我們能跟隨釋迦佛陀的步伐一樣,把向心外的追求尋覓,勞其筋骨、苦其心志、空乏其身,轉向自己內心去覺知,重返自身的菩提樹下「淨心覺照」,並遠離一切迷妄執著時,清明敏銳的獨立思考人格,自然就會像「夜睹明星」般,緩緩的現前,内在本自具足般若智慧的「明覺空性」,就會專注的向内心去覺察了知,而自動放下了所有世間的宗教信仰與盲目依賴、也放下了世俗包裝的活佛、大師,心靈導師和道德權威的一切說法,因為他們無法讓我們開悟成就而了生脱死,只有自我的「自心佛性覺醒」,才能真正淨化自我、將小我個体的自我,善用在尊重生命與尊重人性的推廣,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,來印証人人心中本自具足真、善、美的「清淨真如佛性」。

當我們一旦進入「淨心覺照」的覺悟修行時,就會像身處五濁惡世的汚泥中,綻放出芬芳潔淨的智慧蓮花時,當下我們才能深刻的體悟到,宿世以來的人類,不斷的前仆後繼,去追尋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,卻往往都會跳入束縳、压抑的心外求法陷阱。

若欲進入淨心覺照修行之人,如果無法在日常生活中,藉事練心建立正知正見的基礎時,就無法如實向自心去覺察領悟或印証那「道在我心」的最實在真理。

心靈的獨立自主科學鍛鍊,不是可以向任何神佛權威、活佛導師去祈禱膜拜就可以獲得的,而是要「靠自己」的精進覺知,用心的去修持印証和領悟。

故,此生修行的解脱成就、明心見性和了生脱死的功課,絕對沒有任何人能夠代勞的,只有自我的淨化與自我的覺醒,別無它路。才能真正身歷其境印証金剛經云:遠離一切虚妄執著,即能見到自心的清淨如來。

回歸主題,修行學佛之人,就必須主動去了解「淨心覺照」是什麼,需要什麼心態的認知與步驟的次第,而不是要問如何去「淨心覺照」,這是很關鍵的正信修行認知。 自古以來,所有修行名相的系統與方法,都會讓五蘊自我的大腦變成机械化模式,縱使面對佛陀三藏12部經典的開示,若缺乏了金剛經般若空性智慧的洗禮時,依文解意也會讓人的大腦變得机械化,而毫無靈覺的生命存在。 「淨心覺照」能認知到所有的思想與感受的虚妄不實在,但淨心覺照之人從來都不會去說「是非對錯」的評斷,只會專注於當下如實的「觀照」並隨緣而行。 在觀照的過程中,我們才能逐漸領悟到一切的「思想心念與情緒感受」活動的虚幻本質,並從過程中去體驗到全然「寂靜的空無」,這不是起心動念的思想和情绪控制,所形成的「自我感覺良好」與毫無生機的「寂靜空無」可以比擬。 當我們充分的覺察了知「思想心念與情緒感受」的根源,和本來的「真我」面貌時,就能清楚明白五蕴自我的「思想心念與情緒感受」,總是停留在已知的過去式時,永遠也無法獲得解脱與成就。唯有當下常住的「寂靜空無之境」,才是淨心覺照的品質。 在淨心覺照中,覺照之人完全不存在,只存在當下的「專注和一心不亂」,因為覺照之人的心靈,已經將過去的已知全部清空了,才能堪稱為「淨心」。 淨心覺照的活動,從來都不是對身體的一種控制,因為吾人的身體和心靈皆是「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」完整一體的無法拆開,淨心覺照的修行,能將「心與物」,也就是「身體和心靈」帶往和諧平衡的自然狀態中。 但在娑婆人間,很多邪見的修行者,喜歡將身體與心靈分離,甚至妄想用「心智」來控制身體的作法,來為自己製造矛盾,就會引發出各種形態的衝突、压抑和混亂。 宗教信仰能讓所有的信徒,用一生的人力與物力,去尋找神聖的人、事、物,於是造就出自我感覺良好的集體催眠盲信現象,這些都是依賴「世俗的知識與渴求」在人世間發展宗教的工作,背棄了真理還不自知。 但淨心覺照的修行,是超越所有已知的思想與感受,包括世間所有的知識與經驗。 故,若是我們可以當下領悟「淨心覺照」的修行,可以超越一切世間的凡俗,也能放下向心外追尋、探求自我感覺良好的殊勝之境。 當我們不再起心動念的向心外,去追尋渴求一切的体驗時,就能覺察洞見到這些体驗,只是吾人内在思想的投射狀態而已;最重要的是,當我們在淨心覺照,照見一切混亂脱序的心境與一切苦厄時,當下井然有序與度一切苦厄的解脱之境,自然示現出來,這種心靈轉化的過程,就是「淨心覺照」。 山中歲月系列的這幾堂心靈早課,法師會依次第的介紹,讓大家充份了解什麼是「淨心覺照」,什麼不是「淨心覺照」;唯有否決錯誤,事實的真相才會自然顯現,真理亦然、只會愈學愈清醒,絕對不會愈盲目去信仰宗教。

吾人的身體與各部腺體脈輪,皆有其各自的識蘊記憶能力。當我們已經習慣了日常的生活作息、貪求安逸享樂之後,縱使再机敏的心靈,也會變得愈來愈遲鈍和麻痺,還會膚淺容易陷入盲信的幻象裡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需要靈巧的智慧,和具有自我管理自制能力的人;如果不了解淨心覺照對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美妙時,就會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,不知所措、也一無所知、更無法領悟返璞歸真的大自由與大自在,到底在何處?包括淨心覺照的輕安法喜與踏實之境,又是什麼樣的心境,如果毫無警覺與無法認知時,就等於錯過了此生大部份的歲月,也空留遺憾虚度白活了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不複雜,非常平凡又簡單,簡單到讓我們不容易去覺察。

嚴格的說,淨心覺照沒有任何固定的姿勢,也不是執著靜坐和呼吸的練習,否則練到海枯石爛,也無法覺知「真理就在吾人當下一心」的境界;因為面對「自我的染執」,若是一無所知時,就無法了解自我的思想與生活的方式,更無法深入到「一心十法界」的内涵與密意。

如果我們的心靈,充滿著各種不切實際的迷惑妄念和想法時,淨心覺照就會在每一個當下,從我們的身邊遺漏了。

畢竟只有吾人「真心顯現」的自由自在心靈,才能專住於當下一心不亂的覺知觀照,才可以終結過去已知的記憶,放下此生所有的知識和經驗,甚至連如何解脱、如何了生脱死或我想開悟的念頭,都能止息時,吾人内在那颗持守真心的覺知觀照能力,就會引領我們進入不可思議深不可測、莊嚴妙密、寂靜空無的未知領域,並警覺洞悉所有世間一切固定修行的方法與体系,終究只會束缚我們自由、自在的心靈。

故,淨心覺照唯一的重點就是必須隨缘而行的透過日常生活中一切「現象」的劇情,來掌握住自心清淨真如的本質。

淨心覺照的狀態,能為我們此生的一切生活作息,帶來不可思議的全新領悟,唯有透過覺知觀照「自我」才能獲得,不必期望任何人或任何的書籍、包括任何的上師,能夠教導我們這些東西;無論大家信仰任何的宗教,都無法替我們代勞進入淨心覺照的品質,只有我們的心靈,才能帶領我們進入那深不可測的「未知領域」,但前提必須是擁有正知正見的定力與善巧方便的智慧才行。

因為對於淨心覺照中的心靈來說,專注的當下,時間與空間都已經不存在了,唯獨只存在「一心不亂」的活在當下,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注入了「淨心覺照」的品質,而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,和截然不同的生命存在含義。

在淨心覺照中,不存在任何的專家、概念、知識和樣版,可以讓我們事先模擬,因為「淨心覺照」的本質,就是要去超越淨心覺照的体驗者、思想者和觀察者;畢竟「觀察、思想、和体驗的人」只是屬於過去,其所觀看的問題、想法、知識和心的映像,始終都離不開時間的限制與束縳。

故,修行修心之道,只有從「已知」的成見中解脱,才能堪稱為「超越」;而覺照之人,同時也是被覺照的人,如果缺乏了「自我淨心」,也就是清空一切「已知」的成見,和放下一切「分別見與所知障」時,終究是無法進入覺知觀照寂靜虚無的「未知」領域,根本就無法連結和印証吾人内在莊嚴妙密的諸佛淨土,這樣的修行之道,終究是毫無任何的意義。

所以真理是十方諸佛的金身,也是清淨如來的家業,那是無法可以用言語和方法去「傳承複製」的,只能用自己最虔敬的生命態度,去印証真理的所在,並成為真理的化身。淨心覺照亦然,法師只能拹助大家指出什麼不是真理、什麼不是淨心覺照的品質,至於什麼是淨心覺照、什麼是真理,只能靠大家自己去身歷其境的印証了。

「迷時師度、悟時度佛」,這就是師父領進門、修行在個人,最真實的法義與詮釋了。

淨心覺照的品質,是一種沈靜空寂的「虚無」,也相應著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,皆依其各自的形態在流動著,唯有如實了知自心,「完全洞悉」自心貪欲、嗔恨、愚痴、我慢、疑惑的本性時,才能與其「連結」。我們所有五蘊自我的起心動念,和追迷逐妄、嚮往奇趣人生的輕率遊戲態度,都必須止息和放下。

換言之,這是沒有淨心覺照之人存在的一種「淨心覺照」活動,所有的貪欲、情緒、愚痴、傲慢、疑惑,皆會無時無刻的困擾著我們淨心覺照的品質,而在所有的紊亂、苦惱和憂傷的心靈中,淨心覺照的修行皆能一一覺知觀照,像秋風秋雨掃落葉般,全部清除的淨化乾淨,淨心的能力並將會逐漸純熟茁壯,也能愈來愈認清自我,所有起心動念的思維,更會在淨心覺照的活動中,隨時都可以止息,而奠定了我們淨心覺照的修行與心靈自主的基礎造詣。

淨心覺照也能摧毁自我压抑與封閉的心房,存在著強大的美妙覺知與無堅不摧的力量,恰似宇宙大愛般,超越了人類與自然的侷限,這是來自寂靜空無的小我意識,昇華融入大我宇宙意識使然。

當吾人的心靈全然專注的觀照細察一切的事物時,連吃飯、掃地、種菜、走路,都能領悟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(亦名為真理),這種全然的專注就是一心不亂的如實「活在當下」,而「淨心覺照」的品質,只是其中的某一部份而已,因為當下即是生命、當下即是成道、當下即是宇宙。

淨心覺照的活動,是從五蕴自我大腦机械體的思想束縛中完全解脱,也是一種探尋真理、令人輕安法喜的踏實之境。

凌晨一片的寂靜,窗外的楊梅樹葉不動如山,鳥兒還在沉睡著。

淨心覺照從完全未知的「空間」開始,不斷的擴展其強度與界線,也將自我的大腦,帶入了全然寂静的莊嚴靜默裡!

抛開了所有的思想與感受,將所有自我情結的已知成見,和陰影也徹底的連根拔起,完全的清除淨空,「淨心」的清新大地由然生起。

「覺知觀照」的專注,超越了時間的限制,時間是思想的這個心念、到那個心念的「分別見」產物;淨心覺照恰似慧日破諸闇一樣,所有的貪婪、猜疑、虚榮、安逸和懈怠的烏雲心念,不斷的遮蔽覆蓋著旭日的東昇,也不斷的困擾著淨心覺照之人,經歷著這些煩惱痛苦的矛盾與傷害,至此淨心覺照之人,就自然的逐漸成長,也能認清自我的思想與心念,更可以在淨心覺照的修行中完全的止息,而歸入「空寂靜默」,這就是超越時空的淨心覺照,第1步的成長基礎。

唯有當心靈超越了時間的束縛之際,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,就不再是一個抽象不合邏輯的概念。

真正「現實的佛法」,必須符合「現在最實際的解決方法」,能把時間概念從心靈之中完全清空,只留下「空寂靜默」的真相,可以將當下的「所見」、轉化為「所為」,可以將當下的「煩惱」、轉化為「菩提」,毫無「分別見」,就是毫無「時空距離」的存在。

故,所有的煩惱與菩提、生覺與死迷、所見與所為、眾生與佛和此岸到彼岸之間的時空距離,就是我們與生俱來,百千萬劫流轉於生死輪迴,受盡災難苦厄的時空之處。

而淨心覺照能「超越」一切時間與空間之上的「空寂靜默」狀態,這正是唯一能讓小我的意識心,主動「連結」大我宇宙意識的「永恆空無」之境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就是空寂静默的活動,沒有開始、也沒有結束的問題,沒有成功與失敗,更沒有智慧的得到與失去,恰似舍利子「真我」是諸法的空相般,因而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線和束缚。

所有起心動念的刻意靜坐、修行、或想去體驗淨心覺照的想法,就已經背離了淨心覺照的品質,一旦欲想體驗的心生起,就會受到時間、空間、已知的記憶和成見認知上的限制給束縛了。

真正的淨心覺照品質,必須放下恐懼迷妄、已知成見、好奇貪求,從頑固執著中,解脱出來做為基礎的「根基」;如果缺乏這種解脱的根基,也缺乏對五蘊自我的認知時,這樣淨心覺照的修行學習之旅,就會停滯在空洞不實在、眷戀在已知的成見中,毫無任何的意義,也會不知所云的勞碌在學佛修行中,無疾而終。

很多信仰諸神佛與上帝的宗教,背棄了自我良知的神性與自心的博愛基督(形容善性)而互相對立、矛盾衝突,缺乏正知正見,漫遊在自己内在八識心田中的宗教「識幻」裡,造就了一堆狂妄自大的迷幻、神棍信仰的宗師,在人世間興風作浪、蹂躝眾生,鼓吹世人背棄自己心中的神性與佛性,只能信仰他們,這些人行邪道的邪知邪見修行信仰,都與淨心覺照的品質背道而馳了。

正信的宗教信仰之人,大腦必須摒棄所有脱離現實人生的所有神話迷思、迷幻和千年來的固步自封,直接了當的摧破那些虚偽自欺的「現實」。因為在淨心覺照中,不可殘存任何一絲絲的雜想妄念存在。

恰似出色的黃玫瑰,是由香氣、顏色的組合而成,美麗高雅是它的全部内涵。但有花開、則必有花榭,最終自會成、住、壞、空的消失;而淨心覺照的狀態,和美麗高雅內涵的黃玫瑰一樣也會凋零,但只要因緣成熟時,必定依舊還會再度的重生。

雨後的青色山脈,遮掩著一層層的薄霧,如詩如畫難以形容山巒的美麗,空氣中充滿著清新甜美的氣味,輕輕漫步林間步道,身置其中簡直妙不可言。

掠食的藍腹鷳家族沈默的隱藏其中,突然群體從神秘果的樹叢中振翅飛離,劃破了這道寂靜安寧的花園,原來甜熟的朱紅色神秘果,已經正式的進入盛產期了。

舉目向前方觀看,不需帶著已知的負擔,與遠方台灣海峽無垠的大海截然不同,層峰相連的山巒又回復了一片空寂,依舊是靜默的充溢著内在,當下隨緣而行,心無所想、沒有任何負擔,只剩下完全空靈靜默的美妙。

大自然一切的本質就是美,不需去體驗,只需專注覺知觀照即可。因為一旦有了體驗之心生起,只會增長了自我的已知成見,而已知的成見從來都不屬於「淨心覺照」的品質。

淨心覺照不是「深層次」的體驗,淨心覺照不止是體驗的終結,在終結體驗的過程中,還能針對各種實証實修的身歷其境挑戰,也面對生命中重大或微小的八風、八苦劇情時,當下所做出真刀實戰考驗的「反應」,並同步打開「淨三業、降三世」的拙火熔爐,燃燼一切已知的業障,不留下任何的灰燼塵埃。

如果放不下、捨不得,念念不忘往日的時空,不願意捨棄綿延不絕的無盡過去記憶痕跡,和目光如豆、執著頑固的狹小自我,導致我思故我在、有此故有彼,所有的痛苦煩惱終將永無止盡的如影隨身。

故,唯有在「淨心覺照」與白色熾烈三昧火焰的溶爐中,所有五蕴魔宮,強大自我的肉體、感受、思想、行為、意識的迷妄,全部淨化,超越了小我的意識心,並逐漸的向上昇華……再昇華,只剩下大我宇宙意識「常淨我樂」的空無之外,和正法明王如來 觀世音菩薩的無缘大慈、同體大悲之愛,別無其它了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是「隨缘而行」無法事先預知的一種心靈活動,因此才堪稱其為超越時空「進入未知」的心靈覺醒之旅。

在人生旅途中,這場淨化自我的心靈改革活動,憑藉的就是吾人智慧的覺悟有多深,此生的存在價值,就會有多寬廣或多渺小。但無論吾人此生的天空是寬廣或渺小,其本來的面目,都是「本來無一物、何處惹塵埃」的空無一物狀態,這不是五蕴自我的思想與感受,可以觸及擴展與不可思議的大我意識能量。

五蘊自我的思想心念與感受體會,一向是顛倒昏沉、不知不覺的「盲碌」狀態,因為它們都是瞬息萬變的「當下之後」,也就是已經過去的產物,所以會有渺小的界限束缚。

人類自我的虚幻不實在思想與感受,在歷經數千年來的艱苦歷鍊摸索之下,始終無法從混沌不明的狀態之中,釐清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與生命的意義。所以探索生命奧義的修行之人,應該放下五蕴的枷鎖,帶著淨心覺照的品質,盡情的在此生當中,去學習歷練自己未曾接觸過的事物,開啟自己浩瀚無量的心靈天空吧!

所有的「已知」經驗,既然無法翻轉吾人的生命品質,也無法對「未知」的領域,提供任何的拹助與幫忙,那就毫無眷戀的「放下」,唯有淨心覺照的活動,才能夠終結已知的所知障。

在淨心覺照中的「常淨我樂」特質之境,亦代表著釋迦佛陀曾經証悟過的「觀自在心境」,這也是普世佛教徒們,夢寐以求欲抵達的心境。換言之,「常淨我樂」的心靈,是來自於成熟的自律與慈悲的智慧,都是吾人與生俱足,本來就存在,也從未曾消失過的自心本性,絕對不是任何刻意造作、控制鍛鍊和約束壓抑之下,就能實現獲取的,這種「常淨我樂」平常寂靜的品質,本來就遍佈大自然之中,也唯有「淨心覺照」的修行之人,才能相互呼應與共嗚,那種無法形容、難以描述的「常淨我樂」之境。

此刻……,吾人的心靈已經不需要再去追尋獨立了,因為在淨心覺照的空寂静默中,早已擁有大我宇宙意識的品質,三世恆常、相續不斷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其實是非常平實、簡單的活動,是我們自己的顛倒複雜心思把自己搞迷糊了;是我們自己编織了一張起心動念的羅網,來覆蓋住清淨真如的本心困擾自己,再來疑惑什麼是正信的修行,什麼是邪信的修行,自己糾纏在自己的分別見和所知障裡。

實際上,這根本就沒有固定正確的答案可以作為參考,因為淨心覺照的修行,既簡單、又容易,而唯一的困難,就是我們放不下自己複雜多變的心靈,無法進入空寂靜默的「一心不亂」之境,導致無法跳脱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束缚,才會錯過了每個當下「淨心覺照」的美妙生命。

但是當我們隨缘獨自漫步在林間,眺望那萬里無雲的蔚藍晴空與蒼翠綿延的青色山脈時,淨心覺照的品質不請自來,簡單又容易的讓我們幾乎無法覺察了知它的存在。

但對自認業障深重,帶業來去的修行之人而言,卻是一邊忙碌於天涯海角的追尋,一邊又虚偽自欺的與他人諍論修行是什麼?完全忽視了自己在空寂孤獨的當下,那顆遠離一切迷妄的心,在全然寂靜沉默中,能夠自然的進入了「沒有開始、也沒有結束」的明心見性之旅,就在「當下」彷彿自己已經出離了這個三界的時空,好像遺忘迷失了自己身在何處,所以放下了「分別見與所知障」,就代表已經超越了時空,乃至無老死、亦無老死的盡頭。

凝望著這片翠綠的山林,有種無法用言語去表達形容的那份空寂與靜默,從我們的身體與心靈,以及四面八方湧現的大自然森羅萬象,當下在我們的大腦中,不再有任何的活動與反應,只剩下無邊的空寂與靜默。

淨心覺照超越了大腦可以思維的範疇,因為大腦可以規劃、設計和構思未來自我的欲望人生,但卻無法超越這份空寂與靜默的領域,這種空寂靜默的品質,可以融入大自然天地萬物之中為一體。

故,祖師云:宇宙在我的心中,我的心包融著宇宙。其實這個「我」所代表的,就是小我意識心與大我宇宙意識中的「空寂靜默」,別無其它。

當我們走在修行學佛的旅途時,每一個人都會想要覺察了知,在修行鍛鍊的法門裡,是否存在一種終極的法門,可以讓我們能從己知的舊有成見中,獲得全然解脱的成就。是的!那就是淨心覺照。

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大雨,日夜下個不停,旁支的水流從各道山溝傾瀉而下,競相簇擁的進入親水瀑布群,把每一道瀑布注滿了磅礡澎湃的激流巨浪,可以見到飛澗在空中的水花,自由自在的漫天飛舞,令人肅然起敬的凝觀著大自然不可思議的力量。

刹那間,覺知自我與大自然之間空無一物「入我我入」毫無距離。在面對著大自然、山林瀑布,以及人性的脆弱與恐懼之際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重點所在。

所謂全然的擁抱生命,即代表無論面對任何的事物與考驗時,都不會感到逃避、抗拒或障礙,而真正保有面對未知領域的自由與自在,從完全微不足道的虚偽、矛盾和衝突的欲望之中,真正的解脱出來,這種面對生命虔敬的態度,能讓我們獨立自由自在的心靈完全開放,從那些自我意識永無休止的快樂、痛苦糾纏中解脱出來,這是修行的重點。

當我們猛然覺醒到自己化為強大的瀑布、也具足著大自然的力量時,當下的脆弱與恐懼,已經毫無畏懼的身置萬馬奔騰瀑布之中,洶湧的激流穿越了我們的身體與心靈,當下放下了一切自我情結,也清空了三世的無明業力,因而靈明的覺性徹底的開啟,無處不在、遍一切處,存在大自然、山林瀑布、身體和心靈裡面,而無有差別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次第品質。

故,淨心覺照不是「關照」,而是「觀照」,凡事關照也意味著放不下、眷戀著已知、排斥著未知,若以關照的心靈面對人生,終究是無法進入淨心覺照的品質,這也是淨心覺照的一心不亂「渾然忘我」專注的融入當下。

而真正能夠領悟思想與感受的已知束縛本質時,才能出離三界的時空,真正空寂沈靜於宇宙本體空性智慧的大法身。

慈悲智慧的蓮華,從污泥之中綻放,「華開見佛」就是在形容淨心覺照的終極品質。

吾人自我的思想與感受,完全否定大我宇宙意識的「慈悲大愛」,因為五蘊自我無法進入「空寂靜默、本來無一物」的大我之境,只有小我自覺淨化,昇華到大我之境,才會存有真正慈悲之愛的作為。

修行之道,唯有藉由無私利他的菩薩行,先完成「自我」的淨化鍛鍊,才能在自利利他,幫助他人解脱一切苦厄的過程中,老實修行昇華印証自己的「明覺」之性。

至此,不禁讓我們不得不暫停一下人生的脚步,好好檢視一下自己「盲信」宗教信仰的顛倒迷妄。一般人容易「不明究理、先入為主」的傳承延續迷信的宗教信仰,對於膚淺的神蹟体驗,始終都會抱著一廂情願的自我感覺良好,來追迷逐妄,反而背道而馳的遠離了自性清淨真如的本心,遍尋不著自己内在平等、正直的「極樂之境」,導致世間的宗教信仰,已經如馬克思的預判,變成了飲鴆止渴的鴨片、心靈的避風港。

當我們抗拒不敢面對,而極盡逃避了百千萬劫的受苦受難時,雖然偶爾會暫停在歡悦的順境之中,但對整體的生命實相而言,身處三界火宅裡,大火即將燒毁五蕴自我的房舍了,那有何歡樂可言呢!

生命存在的真諦,即是「生命是大我宇宙的示現,而人生即宇宙的自我實驗」。換言之,吾人的生命,本該覺察了知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,但數千年來的宗教信仰,卻完全脱離了「現實」,不僅消耗了我們累生累世的生命能量,臨終斷氣時,又讓我們一直重演在棺材裡遺憾嘆氣的人生戲碼,悔恨此生自己空過了,連「我是誰」都搞不清楚的可有可無人生,縱使遺留下龎大家財、子孫滿堂、事業版圖豐功偉業,卻沒有任何人可以在此世帶得走一毛錢,和虚榮的一生。

故,發大菩提心修行學佛,就是如實了解自己當下的這顆「心」,覺察了知在永恆的變化中,了知自我、淨化自我,遠比追尋迷妄的神蹟、感應和庇佑來的重要多了。唯有淨心覺照的修行,可以摧毁三界迷思的束縛,破除宿世生死輪迴的巨輪,進入自我覺醒的至真、至善、至美,不可思議「寂靜沈默」、「無有眾苦」的常淨我樂之境,那亦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内在極樂世界啊!

淨心覺照是美妙的心靈之旅,完全無法去刻意努力和強行的進入。

恰似山林野溪,從四面八方的滙聚而流入油羅溪,一路游經頭前溪,再競相奔流進入大海。

油羅溪是一條奇妙的河流,有寛廣深邃、也有冲刷的奇岩,自由自在的向大海川流不息,卻不會肆意氾濫,岸邊的鄉鎮流經尖石、内灣、横山、竹東、芎林、竹北和新竹南寮大海,河流兩岸滋養著良田和各種不同的生態、綠洲、森林,也有幾座又長、又寬的美觀實用橋樑,横跨在河流上,所有尖石後山一路到竹東的山川野溪支流相偕進入其中,恰似眾河之母般的寬容含藏,總是充沛盈滿的川流不息,而且永遠保持著自身「純淨與包容」的本質。

傍晚黃昏時分,天上泛紅的雲彩色澤逐漸染深,河面泛出金色的光芒,覺知觀照奇妙的油羅溪,正是大海的生命之源,更超越了終點的概念。

淨心覺照就像奇妙的油羅溪,沒有起點和終點,也像既是起點與終點,所有生命之源的流動,都是一個「重生」的全新面貌。

淨心覺照的活動,恰似溪流的能量完全釋放,從各處微细野溪開始逐漸滙聚,超越了時間與空間,所有的「思想心念與情绪感受」,都無法涉入其中,更不存在任何的「成見與經驗」。

故,淨心覺照的修行,絕對不是在追求幻象的現前,而是回歸心的原點,直指吾人清淨真如的本心。

起心動念的思想與情緒感受,只能創造出井底之蛙與狹隘空間的五蘊自我,唯有淨心覺照的品質可以洞悉釐清「小我與大我」和,「心、物」與「色、空」的中道平衡區別。對於所有小我生命的終將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的消失與恐懼,也皆根源於此。

但美妙的淨心覺照心靈,其終極的領悟,卻是能藉由小我的意識心,淨化引導進入到另一個超越時空的維度,那是一個空寂靜默的「無為」之境,而此無為之境絕對不是「用想的」就能得「道」,而是必須在行持一切無私利他的善行「當下」,印証了自己心中「無所求、不著相、無所作、無所念、無所為」的那顆早已成就之心。

當我們了解淨心覺照的活動,涵蓋了身體與思想的公式化控制,也包括吸氣吐納的自然呼吸法;除了心如止水的靜默和舒適的放鬆之外,還有敏銳的覺察了知,和所有起心動念執著内心的迷妄時,當下我們就可以停止一切迷惑心外的追尋了。因為淨心覺照雖然涵蓋了一切公式化,但卻不屬於這些公式化的產物,而「一一的超越」。

除了「淨心」的自我淨化,必須徹底之後,先從覺知觀照心中的所有看法、偏見和欲望來開始,一旦愈修愈清明時,身心自然就會充滿活力、積極和開朗,覺察的敏銳度也會愈來愈深入,所有五根六識的分別所知障習性,所形成的虚偽面具,就會逐漸褪去,清淨本心的真如之性,自然就能自主的指揮五根六識,並將其帶入淨心覺照之境。

因此縱使我們妄念紛飛、思绪如潮時,也不必擔心憂慮,我們也可以直接從心亂如麻的「内心」開始進行「淨心覺照」,而不是從我們的「身體」的任何姿勢去開始的。

所有起心動念的刻意「專注」,都會讓我們的思维變得很脆弱、很狹隘和束縛的界線,然而我們一旦充份覺察了知自我意識心的固定思維模式之後,自然就可以隨缘而行的不偏頗内心,也不會一昧的認同於外界,在内外之間依舊保持著微細專注的覺知觀照能力;也讓吾人的内心與外境之間的矛盾、衝突和分裂,完全不復存在,而照見了「染淨一體」的真實之相。

不專注的心、永遠也無法轉變為「專注」,唯有徹底了解不專注的認知時,「專注」的品質才會出現,能夠完整的覺知洞悟這些過程,所達到的境界時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活動。

淨心覺照是吾人幽暗心靈世界的唯一燈塔,能為我們此生一切的作為照亮了人生大道;人生旅途如果尚未點燃這盞心燈時,生命之歌終究是毫無慈悲智慧可流露。

娑婆世間,只要身處憂思苦惱的悲傷困境時,大家都會選擇唯一能做的祈禱與膜拜,向眾神、諸佛、天主和上帝們祈福祝禱,或和自我心靈的對話,祈求渴望獲得圓滿結果的願求;但這只能治標,為自己帶來些微的感應,卻不能連根拔除的「治本」,還會為自己帶來更多思想上的矛盾困擾與分裂迷惑的痛苦,更會遠離了自己淨心覺照的品質。

恰似自我催眠的侷限在自我感覺良好,也會造成毀滅性的「自我封閉」,無法跳脱思想的井底之蛙、侷限在已知的範疇裡,而所有的祈求,所得到的回應,也離不開自己舊有已知的一切認知範圍,終究是無法明心見性的。

淨心覺照的狀態正好相反,所有的思想、感受,皆無法進入淨心覺照「沒有認同」的領域,因為淨心覺照的品質不會去認同任何的事物,只會專注的覺照。

故,淨心覺照的心境,常淨我樂的處於無限開放的超越時空狀態,也不存在任何固定的祈禱、更不容許潛藏任何的神秘,就像「法界赤裸裸」的生命實相般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所有一切的修持,都會一覽無遺、明心可見。

當下吾人此生的精神靈性自然豐盈充沛,所有美妙慈悲之愛的「無私利他」精神,盡在自己内在心靈智慧的覺知領悟中,不假外求。

淨心覺照的時候,是空寂孤獨的寂靜祥和之境。

當我們的心靈擺脫了思想、情緒的困擾時,就可以覺察了知這種寧靜止水之境的美妙,若是受到渴望欲求的事物干擾之下,空寂孤獨感就會消逝無踪、不復存在。

當我們獨自面對宇宙大我意識的無盡虚空時,這種空寂孤獨才會自然顯現,當下所有自我情結的交流,都會心如止水的息心滅慮,只存有那份超然的「寧靜」,也超越了觀察者,更超越了欲望、執著和顛倒迷惑。

淨心覺照只有在孤寂寧靜中,可以呈現出空前絕後的永恆運動。這種孤寂寧靜不是遠離凡塵、逃避現實的產物,而是「遠離」所有已知的體驗,和「放下」所有可以讓我們想到或感知到的事物,這就是超越時空的概念,這才是空寂靜默的智慧花朵盛開,當下就能點燃了自己内在的心靈之燈。

故,一心不亂的專注到忘我之境,就是淨心覺照的修行。而放下分別選擇的去覺知觀照,洞見了所有心念想法和情緒感受,從複雜亂心的茂盛中,逐漸的枯萎凋謝。

唯有在全然寂靜無為的修行時,才能超越時空的限制,轉凡入聖的靈性生命才會真正開啟與重生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可以拹助我們在心靈世界,找到一塊未曾受過「已知成見」污染的心靈淨土。

恰似佛陀「拈花微笑」交付了迦葉尊者智慧覺知的領悟之花;因為當下的領悟之花,不在時空的束縛界限之内,這種專注的領悟,無法用漸進的修持方式,也不是藉由謹慎、耐心,所累積而成,更不是透由漫長的勤修鍛鍊就能實現的,而是當下顿悟的「靈光乍現」,這種當下頓悟的品質,可以徹底改變我們生命的翻轉能量,唯有覺察了知自我,徹底洞見一切思想心念,和情绪感受的本質(真面目)之後,所有的苦厄悲痛才會真正的終止。

換言之,淨心覺照不僅是超越思想、感受的存在領悟,更能清楚洞悉,超越表面意識與深層意識的所有活動。

故,如果我們刻意想進入淨心覺照,或者將淨心覺照,當成次第來慢慢修的心態時,這些都不是當下開悟見性的方向。

若是為了想解脱生活中的困擾與苦痛,而來進行淨心覺照的修行時,那就會帶著滿腦袋的迷幻妄想,走在修行道上,這些背道而馳的修行認知,根本就不是淨心覺照的領悟之花啊!

諸位行者必須先確認一個正確的認知,淨心覺照不是逃避塵世和遠離塵囂,或封閉自我在山林中或閉關房的行為。

而是在徹底的擁抱迎戰這個世界的一切考驗,在考驗過程中,拉開與這個世界的時空,完全活在一個專注當下的「覺知觀照」中,覺照著觀察者與被觀照的事物,才能洞悉生命存在實相的意義,才能照見一切自我情結皆空的美妙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就是要照見生命實相並超越之。換言之,淨心覺照不是與日常生活隔絕的事,反而是專注的活在每一個日常生活中的當下,最美妙珍貴之處。

在淨心覺照的空寂静默全然「靜謐」中,無論是聆聽一切的天籟(包含一切人工噪音與自然的音聲),都不會再有任何的分別與隔閡,也沒有評論,更沒有認同的問題,因為這種靜謐的狀態,不是由自我主觀的起心動念欲求和作意,就可以達成的。

當我們在全然專注於當下時,就會出現絕對的空寂靜默,恰似真空的狀態無邊無盡,也沒有界線束縛,只有一心不亂的「覺知觀照」當下清淨真如的一心,自然會生出妙有的萬法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品質狀態。

修行學佛之人,全然專注活在當下時,無論外境是多麼的喧囂,但内心必然是絕對的靜默,這種活在當下的專注,只存有一個覺知的觀照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狀態。

淨心覺照中的成熟,就是讓心靈從已知的成見知識束縛中徹底解脱;因為吾人清淨真如的本心,本來就具足三藏十二部經典的智慧,本來就可以自給自足的,根本就不需要心外的一切知識、經驗和成見,所以淨心覺照能帶領我們超越一切娑婆世間的知識領域,進入完全未知的心靈淨土空間之境。

人生在世,每一個人都必須自己覺知、自己領悟,絕對不可盲信的去指望別人,因為有太多的邪見之師會告訴你,他能讓你成佛得道,他是大成就的如來,他是救世主能讓你畏懼,這些邪見的權威、大師、自稱真佛或活佛者,不是末法時期才會出現的問題,而是歷經百千萬劫都一直存在著;畢竟在人世間有正必有邪,如果大家真的想要了生脱死、明心見性,就必須放下這些心外的「盲信」,徹底遠離這些權威與自稱真佛如來之人。

修行修心之道,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幻象與體驗時,就會誤入集體催眠的壓抑和負擔,修行無益啊!

淨心覺照的智慧蓮花,完全的盛開,這種最究竟的自我淨化、自我覺醒的修行,對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,才會有意義。所以盲信、刻意或媒體的包裝和造神的邪師邪眾,以及宗教信仰,只會讓世間人繼續沉溺在生死輪迥中,無有出期之日。

所以法師這三十年來的弘法辦道,不斷呼籲世人,不要輕率的去接觸「宗教信仰」,不學沒事,愈學就愈頑固執著,浪費青春生命、財物還算小事,背棄了自己内在心靈之中,最尊貴、偉大的智慧覺知佛性,生生世世沉淪在顛倒迷惑的生死苦海裡,這才是讓人不寒而慄的事。

人世間的福報,只要孝順父母、行善佈施,很輕易的就能獲得,但智慧的領悟卻能讓人百千萬劫的難遭遇。

淨心覺照是吾人本自具足的心靈狀態,遠離一切分別見與所知障,也不存在任何起心動念下的造作概念,那是一種返璞歸真後的真心世界與極樂之境,不分男女老幼、不分貧困富貴,只要用心,人人皆可身歷其境的印証,縱使身處五濁惡世喧囂暴力的杜鵑窩,淨心覺照的心靈依舊是安住於「常淨我樂」的自由自在中,散發出慈悲智慧的眼神,和纯淨的利他心念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是在二六時中,每個日常生活的當下進行的;而不是在特定的時空,和進出道場壇城時才能修持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是方法、也是结果,但大多數人的心靈,被束縛在所知障的成見中,無法跳脱顛倒妄想的迷思,縱容自己的思想心念,一昧的渴望夢想,而追求神奇的淨心覺照体驗;但在這個世界上,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,可以用「意念去想」就能獲得成就和解脱。

換言之,淨心覺照的心靈,就是代表智慧覺醒的自由自在心靈;因為淨心覺照就是點燃自己内在智慧心燈的光明,在娑婆人間已經沒有任何的光明可以與其比擬了。

淨心覺照的境界,與文憑、學歷和智商毫無關聯,當吾人智慧的覺知觀照,抵達心靈彼岸之境時,心靈天空就會無邊無際的顯現,彷彿置身於浩瀚無垠的宇宙大我意識,和大自然萬事萬物,皆能融合為渾然一體,無有差別。

淨心覺照是「常淨我樂」之境,也是代表面對自我心靈殿堂的一種虔敬生命態度,更是吾人生命中,至高無上最偉大尊貴、不遺憾的存在,具有宗教信仰的虔敬,卻又不屬於任何束縛人心的宗教信仰教條,不需要任何的技巧,也無法從任何他人之處去習得,只能靠自己用心習得。

當我們開始將淨心覺照,實際印証在日常生活中,每一個當下言行舉止、和食衣住行時,覺察了知自我情结的世俗習氣,而不去攀缘追境,也不做出任何的評論,一心不亂的專注在當下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品質了。

淨心覺照的生命,是在每個日常生活中,放下分別心與解除推理衡量感的一種頓悟與認知,亦是終結五蕴自我與時空的一切束縛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能在每個當下專注於「一心不亂」的纯粹覺知觀照,那就是「清淨無為」的涅槃妙心。

淨心覺照的品質,就是開悟見性的品質,但卻是無路可尋、無門可進,唯有空寂靜默的心靈才能不請自來。

真正的心靈宗教生活,其實就是淨心覺照的生活,那是一種放下自我的生活。如果自我的活動一旦存在時,淨心覺照的修行就不可能產生,若想要了解何謂淨心覺照,就必須先了解自我的一切活動,否則終究只會導致自我的幻覺、扭曲和自欺的劣習生出。

淨心覺照沒有任何已知的經驗可尋,只有能去了解自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,這就是淨心覺照的一部分。

淨心覺照的空寂靜默,是放下起心動念的記錄與思想時,才會產生的,空寂靜默的品質,是無法刻意去培養,也無法藉由修練而獲得。

吾人的心靈本自具足廣大的無限空間,只因為塞滿了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的染執習性,但淨心覺照的修行,卻可以在任何迷惑問題一旦升起之際,當下覺知觀照而瞬間就超越了。

心靈世界只要塞滿了自我情結,就會充滿著一堆的困惑,淨心覺照能在疑惑問題升起時立馬解決,不會累積問題,這些都是淨心覺照修行過程的範疇。

淨心覺照的獨立心靈,能擺脫思想與感受的一切束縛,人類的思想,能創造出所有信仰、神祇、迷信和恐懼的問題。

唯有五蕴熾盛的自我,才會存有恐怖、顛倒、妄想,才會起心動念向心外去追尋自由安全的心靈。

世間人之所以會傷心、會受到傷害,那都是來自世俗心熾盛的執著過重使然;世間的宗教信仰迷信昌盛,皆來自吾人脆弱的大腦識幻,所衍生出的幻象所造成的,當我們向心外去尋求安全感的延續時,就會掉落入百千萬劫机械化的固定行為模式,也會遠離了淨心覺照的寂靜永恆之境。

這種空寂靜默是我們内在心靈本然具足的,絕對不是五蕴不空的產物。在淨心覺照中,只要還停留在自我思想與感受的存在時,即代表無量無邊十方諸佛淨土的浩瀚廣大空間,當下就已經消失了。

故,淨心覺照的修行,就是吾人身體和心靈的能量整合。

淨心覺照就是放下自我執著的心靈活動,專注於當下的覺察了知,亦是一種心靈的狀態,在專注中沒有觀察者的存在,也沒有任何的評論與選擇,所有的淨心覺照修行,就是要將那充滿五蕴自我的情結,全部覺知觀照的洞見其虚妄本質。

在淨心覺照中,吾人的内在心靈會變得極為空寂靜默,也會具有寬敞的心靈空間,但自我熾盛的心靈,卻會習慣性堆滿擁擠的已知經驗、情緒、分別心和所知障,把自我狹隘的心靈空間給塞爆了。

一旦我們可以當下覺察了知的頓悟時,就能印証空寂靜默,才是持守最高戒律的終極展現,也能清空所有塞爆的自我心靈垃圾。因此,在淨心覺照中,根本沒有教條式的經驗可以依循,只有從自己日常生活裡的每個當下,去專注的覺知觀照,那才是淨心覺照的生活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者,不會容許自己的心靈中,充滿了頑固與執著,因為頑執的心,只會帶來分裂的矛盾與衝突,智慧的覺知與領悟就會悄悄的自動流失,慈悲的心也會跟隨著消失不見了。

當我們用自我的感受與思想,把生命之歌侷限在小我的心靈束縛時,日常生活的品質,就會變得愈來愈机械化、愈來愈膚淺,只有淨心的覺知觀照,可以洞悉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。

淨心覺照的修行,可以拹助我們抵達空寂靜謐的心靈,而照見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一顆常淨我樂的心靈,具有強大的整合能量,不只是内心的安寧,連外境也會跟著「心轉境隨」,五蘊的自我也會立刻超越而消失了。

淨心覺照的課程,法師已介紹到第28堂課了,終於劃下了句點。因為若再繼續談論形容下去,就會偏離了美妙的淨心覺照,畢竟語言文字無法去形容吾人内在本自具足的明光覺性啊!

522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