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師 釋迦佛陀在金剛經云:物質界與精神界,是染淨一体的和合之相。雖然處於虚幻世俗與生命實相之境,但其真空妙有的「一合相」,卻是不可說、難以對世間心胸狹小的人去描述,也無法讓他們來接受生命實相的真理。因為未悟的世俗人,依戀著世間空幻之境,愛染執取水中月影和六根的塵勞。眾生因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之心,佛陀才會在經典中開示八萬四千法來對治。
當娑婆眾生對生命實相產生了迷惑和苦惱時,才會想要修行學佛追求解脱之道,和追求諸法的真實之相而走上修行之道。並從研習經典理論開始去下手,但大多數人迷惑在經教的佛學名相和文字中,無法深入體悟經典所說「佛並無說法」的開示。
其實這句話是在開示我們,不要執著在文字概念的束縛裡自我設限,結果只會造成修行求道的明心見性、印証真理之路,掉入了理論文字的深淵中,完全無法領受真理的覺察了悟開示,只能繼續過著漫長的生死輪迴沉淪之路。世間眾生因為無法覺知體悟「眾生皆有佛性」的真理,因此也不了解生命尊貴的存在價值所在,才會沉迷在生死幻境裡作繭自缚。
經典的教示,所傳達的是一種修行的概念和方法(代表工具),不是讓我們去背誦求福報或擺在家裡佛桌上保平安、去邪用的。換言之,「修行求道」這四個字是在形容修行的一種方法,而「成道」才是唯一的目的,光會膜拜經像的心靈寄託或背誦百千萬遍經典是不夠的,這是幼稚園的階段,還要進入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從善知識的口中,去覺察体悟空幻應化的經典譬喻與文字涵意裡,去實証實修諸法無相即實相的真實涵義。
故,修學經典不可以只會空談理論,卻無法修正自己當下這顆頑固執著、故步自封、所知障深重的法執之心,也不可以只會心中讚嘆經典的莊嚴妙密意境,自己卻缺乏膽識和勇氣,不敢去反省修正自己頑固的法執,放下先入為主的成見劣習,來受用真理的教示。
修行學佛之人,會去嚮往經典殊勝的法義與意境,卻又不願意去實踐真理、受惠於真理,這樣的修行求道心態,只會修出「道之塵」,終究是無法「從因向果」抵達出世絕塵的「成道之境」。
成道之境必須是能「受用」於空幻應化的經典智慧,而覺察了悟解脱迷惑和放下苦惱,讓自己當下的一心,從修行求道的鍛鍊學習中,徹底的自我改造,斷絕一切頑強的自我習性,清清楚楚的自覺到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這五毒的虚妄,已經遠離了我們當下的一心,並感受到大自由與大自在的真如之心,正在逐漸的顯現,這就是代表我們已經快要接近成道的涅槃心境了。這種成道的心境,已經不會再視紅塵娑婆為六道生死苦海,反而能夠融入紅塵娑婆,成就「一合相」的極樂妙境,恰似蓮花一樣出於污泥,而在塵不染的開出潔淨智慧蓮華。
故,眾生本自具足佛性。乃因染執深重,所以不能「自覺」自心本自具足真如的佛性,才會將短暫的生命,浪擲在迷惑的生死幻境之中;既然眾生本自具足佛性,為何還會去染執深重的自我情結惡習呢?這就是「迷者眾生、悟即是佛」的真實法義。
祖師云:人身難得、佛法難聞,一語道破錯過了今生當下的修正和覺悟,未來將要歷經百千萬劫的苦惱迷惑,才能再有机缘聽聞到真理。因為任何高深優秀的經教理論,如果不去實踐印証,終究只是空幻應化不實在的狀態。
若能聽懂經典的智慧,又能去實踐印証,那就是代表已經進入初步開悟階段了,必定能完全受用經典空幻的應化智慧,當下讓自己能夠覺醒了悟進入淨心覺照的生命,又能去弘法辦道,讓他人也能獲得覺醒了悟。
並從現在此刻正式開始,就別再懷疑自己「此生」能否覺醒了悟,對自己缺乏信心了;更不必再去追尋其它心外的覺醒了悟,直接就能自動自發荷擔如來家業。否則又會掉入迷惑生死的幻境,流浪生死苦海難以自覺呢!
賢劫千佛的拘留孫佛云:「見身無實是佛身、了心如幻是佛性,了得身心本是空、斯人與佛無殊別。」就是在鼓勵修行求道之人,要有視死如歸的弘誓胸懷。
故,所有的經典教義,只是給尚在迷惑的人看,一旦能當下体會經典的法義,又能直指其心的去實踐力行,這樣的人,才能走上頓超三界之路,抵達究竟的了生脱死、明心見性之境。當下一切經典的文字概念已經無法令其滿足了。因為已經可以覺察領悟「萬法本無、萬緣本空」的甚深微妙心法之人,已經不需要經典的法船工具,就能進入淨心覺照的生命品質了。嚴謹的說,經典的存在就是為了宿世再回來時,接引自己覺醒開悟的「心錨」。
願佛法、真理、智慧,與大家同在~ 阿彌陀佛!
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、記述@
Comments